我要书单 - 言情小说 - 古代农家日常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840

分卷阅读840

    ,别人会很难过的,五皇子哥哥没准回宫去就偷偷哭鼻子了。以后,就算蹊儿知道自己比别人聪明,也别说出来,好不好?”杜锦宁耐心地道。

    齐自蹊点点小脑袋:“好。”

    “那蹊儿知不知道娘亲为什么这么聪明?”杜锦宁又问。

    “为什么?”齐自蹊瞪着黑葡萄一样的大眼睛问道。

    “因为娘读了很多很多的书。”

    “蹊儿也要读多多的书。”齐自蹊立刻道。

    “想要读书,就得认字儿。蹊儿能不能做到每天认二十个字?”

    齐自蹊点点头,响亮地应道:“能。”

    燕姑姑一生没有孩子,虽说在宫里也伺候过几个小主子,但没有哪个像齐自蹊这样叫她疼爱的。

    闻言她很不赞成地道:“公主,郡王还小呢。”

    杜锦宁还没说话呢,齐自蹊就转过头去,十分不赞成地对燕姑姑道:“燕嬷嬷,我不小了,我两岁半了。爹爹说,我是大孩子了。”

    大家都笑了起来。

    齐自蹊看看燕姑姑,又看看杜锦宁,抵着嘴十分不服气地道:“我昨天哭鼻子,爹爹就说,我是大孩子了,不能老哭鼻子。”

    说着,他挣扎着要下地:“爹爹还说,我长大了,要自己走路,不能老让人抱。”

    杜锦宁只得把他放了下来。

    齐自蹊的小手牵在娘亲手里,两只脚“踢踢踏踏”地一边走一边蹦跶,仰起小脸朝她甜甜一笑。

    杜锦宁看他那可爱的样子,心都要化了,只恨不得把他揉进心坎里去,打定主意在齐自蹊小的时候,还是多在家里陪他,少出远门。

    工部懂水利的官员不少,她多培养培养便可堪大用,用不着自己出去奔波。

    ☆、第八百六十章 教育部尚书

    杜锦宁倒是想少公干,多陪自家的可家的小家伙,无奈她只在家里歇息了一日,就有人上门来了。

    来人是陆九渊三人。

    “您说什么?皇上封了您做教育部尚书?彭先生和史先生做了主事?”杜锦宁震惊得瞪圆了眼睛。

    坐在杜锦宁对面、乖乖跟娘亲学认字的齐自蹊见状,也跟着瞪圆了眼睛。

    他的眼睛本来就又大又圆,这一瞪,两只圆溜溜的眼睛似乎占了小半张脸,实在叫人忍俊不住,燕姑姑和春禾等人忍不住“噗嗤”笑出声来。

    杜锦宁这才看到儿子那可爱的模样,笑着伸出手去摸了摸他的小脑袋。

    齐自蹊见娘亲笑了,也弯了弯眼睛,不过仍然好奇地看着陆九渊。

    陆九渊却顾不得逗弄齐自蹊,满脸复杂地点点头:“皇上说,教育部是公主你提议建立的,他也搞不懂应该怎么做。本来让你来做这个尚书最好不过,但你做了大司农,再做教育部尚书就不大好。所以把我赶鸭子上架,做这个尚书。我倒是推辞了,但皇上一言九鼎,不愿收回成命,我只得硬着头皮答应下来。这不,就来跟你讨主意来了。”

    杜锦宁:“……”

    她终于知道什么叫厚颜无耻了。

    果然做老板的都是黑心肝,剥削劳动力不遗余力。

    她头疼的抚了抚额头,咬牙切齿地问道:“我不是早写了一个折子,把教育局的框架都写得明明白白了?”

    说实话,她也是看着大宋这教育的状况牙疼,这才劳心劳力地写了个折子,由里的“一年之计,莫如树谷;十年之计,莫如树木;终身之计,莫如树人”做引子,提出了“教育要从娃娃抓起”,“十年树木,百年树人”理论,然后把教育部的框架给赵晤写了下来。

    她觉得自己做到这一步,也就很可以了。至于如何执行,细节怎样,应该如何根据这时代的特点来改进,那都是赵晤和他智囊团的事,跟她再无干系。

    谁曾想赵晤竟然把主意打到陆九渊三人身上。

    不得不说杜锦宁和赵晤是互相成就。

    虽说杜锦宁许多高瞻远瞩的建议给赵晤带来了“鸿庆盛世”,但如果皇帝不是像赵晤这样开明且锐意进取的明君,杜锦宁也不会这样尽心尽力地替赵晤着想,给他出许多主意。

    陆九渊也知道这样不好,十分内疚地道:“要不,公主你求见皇上一面,替我们把这差事给推了。”

    “对对,我们也做不来。只是皇上那里,怎么推托他都有话说,唉。”彭士诚也道。

    杜锦宁就知道赵晤拿到了自己的软肋。只要涉及到她身边对她好的人,她是一定会尽力护着的。

    磨牙虽磨牙,这事她还真得做。而且,她有前世的记忆,这件事她来做,总比扔给别人做好,免得走了弯路。

    “好罢,来,我跟你们说说我的构想……”

    燕姑姑见状,便朝齐自蹊招招手,示意他跟自己离开。杜锦宁要做正事,他们自然不好留下的。

    谁知齐自蹊不愿意,摇头摆手地拒绝:“不,我要听娘说话。”

    杜锦宁前世虽没结婚生子,但没吃过猪rou也见过猪跑,师长同事的孩子不少,她多少也懂得些教育孩子的方式。

    她觉得,不要因为孩子年纪小,就觉得他们什么都不懂。就算他们不懂也可以让他们多看多学的,潜移默化之下,孩子多少会受些影响,大受裨益。

    “让他留下吧。”杜锦宁道。

    她朝齐自蹊伸出手,等他走到自己面前,她将他抱在怀里,这才跟陆九渊三人细细地说起自己的想法来,从学校的架构,说到学习的科目。陆九渊三人生怕自己记不住,还要了文房四宝,将杜锦宁所说的记了下来。

    “大致就是这样。”杜锦宁道,“你们自己再好好想想,然后召集教育部的官员开个会,集思广益,完善这个方案,再向皇上禀报。也可以像关尚书搞商业那样,在某个省做个试点,如果效果不错,再在全国推广开来。”

    “好,好好。”

    陆九渊以前没当官,并不是真的淡薄名利,只不过没有机遇罢了。哪个男人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呢?现在三人还不到五十岁,身体健康,精力也还好。此时得了这么一桩差事,那真恨不得将所有的时间精力都投进去。

    “对了,教育部现在有多少官员了?”杜锦宁问道。

    “我这官位还没坐稳呢,哪里来得及组建机构?”陆九渊笑道,“反正具体要做什么有府学、县学,我们先把框架拿出来再说吧。”

    杜锦宁摸摸下巴。

    许成源中了进士后就一直外放,他为官清廉,又十分勤勉,还有意向杜锦宁学习,处事很有几分手腕,每年考评都很好,又有齐伯昆提携,如今也做到了正四品的知府位置了。

    地方官做到正四品,再往上升就难了。杜锦宁觉得,他是时候调回京城经营一下人脉了。

    进到教育部在某官职上呆三年,再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