分卷阅读244
知道田洁在G城打工,具体住址不知道了。 每年,田姐都会带三五个女生去G城打工。 夏初一眼神闪了闪,全是女生? 她心中有了不好的预感——当年,她曾经就遇上过这样的所谓“中间人”,蓝图绘得无比美好。 然而人被带到了那边,却是直接把有姿色的人,先弄进了“洗发廊”。 所谓“洗发廊”,就是一些不三不四场合的伪装。 第四五四章 她一定要找到王晓芳 接着,陈公安把他了解到的田洁的具体信息,跟夏初一他们说了一遍。 “犯罪嫌疑人田洁,家是郊区牛井村,从档案上看,父母都是农民,没什么收入,比较贫穷。” “她本人初中毕业就没有读书了,南方对开放大力发展经济后,她便南下打工了。” “听夏美的意思,她在那边混得还不错。” “我建议,我们最好直接去一趟田洁家,估计就能问出知道嫌疑人的落脚点。” 王父王母听得非常心急,忙道:“那还等什么,公安同志,我们赶紧去吧!” “等等!”然而夏初一却忽然开口,凝着眉问道,“陈公安,如果我们直接就这样去了田家,会不会打草惊蛇?” 众人一下子看向她。 夏初一立马解释道:“从H省到G城,路程需要好几天,如果田洁知道了消息,会不会提前有所防备?” Z国太大了,人口又太多了,一个人要想藏起来不被人找到,实在太容易了。 听了她的话,陈公安点点头,道:“你说得很有到底,的确存在这个可能性。” 但是又不可能说不去田家,这样根本得不到犯罪嫌疑人的地址。 “那我们该怎么办才好?”王母焦急地问。 夏初一认真思索了下,道:“我是这样想的,陈公安,可不可以由我自己先去田家?公安先不出面。” “田洁不是经常带人去打工吗?我就装成想跟她去打工的人吧,降低了田家人的预防心,再想办法套出田洁的具体情况。” 王父王母忙看向陈公安。 陈公安沉思了下,道:“我看可行。” 王母立马激动地上来一把抓住夏初一,道:“孩子,难为你替我们晓芳cao心了!” 夏初一忙道:“阿姨你不用客气,晓芳是我朋友,她的事,我自然要帮忙。” 而且,最主要的是,王晓芳的事,多多少少有她的原因。 除了她没有多写两封信,确保王晓芳知道宋英杰的事以外,还有夏美…… 夏美跟宋英杰的事,某种程度上,是她为了逼当时的“孟招娣”自动离开学校,进行推波助澜所导致的。 如果不是因为这样,宋英杰放假回家,也许王晓芳自己就会发现端倪,也许宋英杰自己就会摊牌……甚至有可能,也许“孟招娣”最终根本没看上宋英杰。 当然,也有可能,夏美还是跟宋英杰在一起,而这桩事情,还是会发生。 可夏初一,还是忍不住愧疚。 总之,她必须找到王晓芳,带她回家。 “不说了,叔叔阿姨,我们待会就去牛井村找田家人。” 先安抚好王母后,她立马问陈公安道:“公安同志,田家人那边,我去负责,那夏美和宋英杰两人?” 陈公安知道她的意思,回答道:“宋英杰的行为,有知情不报,对犯罪分子的包庇嫌疑,需要留下来继续接受调查。” “夏美按照她的意思,她并没有直接对王晓芳下手,但实际上,已经构成了犯罪嫌疑人的同伙罪。” 第四五五章 巧合的地点 “不过,这一切都要建立在,田洁的确已经‘犯罪’。” 最后一句,陈公安说得非常有深意。 这意思,如果找不到人,案件只能定义为人口失踪,那宋英杰和夏美,就什么嫌疑也没有了。 最后,只能无罪释放。 反过来,找到了田洁,确认她拐骗王晓芳的犯罪嫌疑属实,宋英杰和夏美,同样会受到处罚。 夏初一点点头,表示明白了陈公安的意思。 “我一定会找到人!”她道。 离开了公安局后,在公安的指引带领下,他们直接去了牛井村。 夏初一假装找工作的人,用一包烟,从田洁父亲那里,拿到了一个地址,和一个电话。 当夏初一看见地址——G城南区彩虹街橙绿巷时,她的眼神顿时变得无比凌厉。 这地址,是假的! 她瞬间抿紧唇。 至于她为什么知道是假的。 因为,这个地址,她曾见过…… 上辈子,诱骗她进发廊,导致她差点失足的人,曾经给看的,就是这个地址。 后来,她从哪里逃出来,才知道根本没有“彩虹街橙绿巷”这样一个地方。 那些干这行的皮条客,说的所谓“彩虹街橙绿巷”,就是花街花巷的意思。 拳头紧紧地攥在一起,夏初一无比希望自己的猜测,有问题。 等到同陈公安他们汇合后。 “现在这个情况,有点难办。”陈公安道,“现在只有那个电话,可以锁定犯罪嫌疑人应该是在G城南区。” “没有具体地址,只有一个片区,又不能确定王晓芳是不是真的在田洁手里,所以……” “我们公安,是没有办法出警的。” “甚至G城那边,那边的公安,也没有办法提供帮助。” 这意思,这件事,他们公安是爱莫能助了。 “怎么会没有确定呢?我家小芳就是被田洁带走的啊!”王母听了陈公安的话,特别激动,抓住他的衣袖道,“小芳就是被田洁带走的啊……” 陈公安有些无奈,只好不断地向王母解释自己的立场。 “那如果,我们自己去呢?”忽然,夏初一扬声道。 她的话,成功让现场的纷乱喧嚷,平息了下来。 “陈公安,如果我们自己去找到了人,是不是就可以请G城当地的公安帮忙?”只听夏初一,继续道。 闻言,陈公安店里点头头,道: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