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要书单 - 言情小说 - 管家婆在八零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55

分卷阅读55

    差不多楼下就够用的。

这会儿还很少有复合板,木桌就是货真价实的木桌。木板都是从大北边林场运过来的,都是整块的木板。桌子腿都是差不多粗细的木头做出来的。凳子算是边角料做的,也都是实打实的木头。也就是这个年代了,再过几十年,想要这样儿的桌子,那才真要花大价钱呢。现在,这么好的桌子,虽然不是什么名贵的木材,可也是用几十年上百年都不会坏的,才十二块钱,就一整套。五十套才六百块钱。对雪雁这种带着后世眼光的人来说,这就跟捡的一样。

锅灶有了,桌椅配上,开业就不差什么了。

胖姐家的店更简单,连灶都不用搭,桌椅板凳全都不用,连货架子都不用,就卖菜嘛,菜往屋里一堆,直接卖就成。因着菜的种类实在是有限,店面却大了五六位,还有二楼,那就得增加品类,除了原来的蔬菜和鸡蛋,米面油也上了。还有山货,干海货,市场搬到公园的几个月里,胖姐最多有一半时间看摊,都是直接扔给家里的姐夫,能卖多少算多少。她是到处跑着找货源,所以,店一到手,人家那货就差不多堆满了。

她家卖米面油了,正好,雪雁都不用再去找供货的了,直接从她家里批就是。用量小的菜也一直就从她家拿就行。

rou是在何家订的,用多少拿多少,一天一结账。原来一直买调料的那家,没买到这边的门市,转到别的地方去干了。就又找了一家姓王的,三十多岁的两夫妻,早年就从县城过来做买卖了,之前也在市场,跟雪雁也是熟的。两口子没啥积蓄,买不起门市,只在里面三排门市最角落的地方租了一个二十几平的小铺面。两口子都是踏实肯干的,雪雁喜欢那样的人,特意到他家订调料,也算是拉巴他们一把。要不然那么偏的地方,买卖得多艰难。

这些个全都订好了,提前两天,雪雁开包饺子,把准备做的一样包一些,把家里人和朋友们叫过来试试味道。

也没搞那么多花样儿,就羊rou茴香馅,芹菜牛rou馅,纯rou馅,白菜rou馅,西葫芦鸡蛋馅和韭菜鸡蛋馅六种,这会儿的人也没几个舍得吃炒菜的,雪雁也不搞那些,就以快捷为主。现在是夏天,青菜最不缺的,就加上一个家常凉菜当配菜,还有茶叶蛋,顺带着有点的也卖。自家的咸菜还是不单卖,也不往菜单子里放,还是送,一个杂菜咸菜,一个金钱黄瓜,一份饺子配两小碟儿,这个碟子更小,是雪雁专门订的,只有手掌那么大,还只给装个底儿,绝对不会浪费。谁要是觉得不够吃,也给添。

卖饺子,最费的还是酱油、醋。蒜泥味儿大,有人爱吃有人不爱吃,跟辣椒油一样,都是单放的。哪后世的小吃店一样,每张桌子放个醋壶,一个酱油壶,再一个小蒜缸,一个小辣椒油缸,方便顾客自己调。

五十张桌子,光是餐具就是好大一笔,还是从之前做锅的铺子定的,老板满仓叔乐得嘴都合不拢,店还没开业先接了大定单,别的不说,就这个兆头,也是好的呀。

这会儿的绞rou机也不好买,那饺馅子都得自己一刀一刀的切,雪雁和罗成两口子光是切rou就忙活了一个多小时。还是拌馅儿,得把汁水拌进去,要一直搅一直搅,最累胳膊的活儿。

老太太想帮忙,雪雁没用。他们老两口把孩子们照看好就算帮了最大的忙了。她也是舍不得爹妈太累。

张叔张婶也都过来这边了,家里的摊子已经收掉了。也没让他们干重活儿,两人就负责洗辣椒,扒蒜。

包饺子的时候到是全家都能动手了。除了在外面摆摊的孙兰英,都在呢。

包了六锅饺子,一样包了一百个,自家人加上张叔张婶,把胖姐,何家两口子还有满仓叔,卖调料的王家两口子都叫上。先试试味道。

大家都吃着很满意。

那就挺好的。

可以放心开业了

第29章

相比起还没几个人尝试过的饺子,雪雁的粥显然更有知名度。

开业当天,有个简单的小仪式,九点五十八分放两挂一千响的鞭炮,告诉一下周围的邻居,可以来自家消费了。

其实当天早上六点钟,早餐就已经开始卖了。

头天晚上小米就泡上,茶叶蛋也煮到锅里了,第二天早上四点,雪雁、罗成两口子还有杨叔杨婶就到店里做粥做馒头包子准备开业。金素英蒸馒头包子的手艺特别好,她是主厨。也是怪了,雪雁的厨艺按说也是可以的,偏就是蒸不好馒头,也不是不能吃,就是跟金素英做的比起来,口感上明显差。她就只管调包子馅,罗成一身的力气,揉面最合适了。这边包子馒头进锅,正好到咸菜铺子那边儿装好了咸菜给胜利饭店送货。茶叶蛋饭店不送了,店里这边儿也是带着卖,一天二三百个一小锅就够了。头天做好放锅时浸味儿,放一晚上,夏天也不至于坏掉。早上来打火一热就行。

头一天,没敢多做,怕卖不完,就熬了三锅粥。有店面了,在店吃也行了。再配上小咸菜。

批发市场上人早,五点半,所有的铺子都开门了,来进货的也都陆续上人。店里也开始有客人了。不过大部分还是铺子的老板门,急着做生意,没时间做饭,来买了现成了回去趁空吃了。都是老主顾,送咸也不用小碟子盛,都让自己拿,能吃多少拿多少。有几位特别好意思的,能把一天的咸菜都拿出去,把高婶子气得只瞪眼睛。

“算了,婶子。这样人儿到哪都有。咱也不差那一口。”雪雁还劝着高婶看开点儿。

“一筷子能夹半饭盒去,得两三毛钱呢。真够可以的……”这会儿的方便袋还没那么多,邻居们来打饭都是自己带着盆儿或者饭盒,盛上粥,再拿几个馒头或者包子,有的活得糙一点的,直接把咸菜放粥里,也不单放。

“一人一个活法儿,也是日子过得确实紧,等她钱挣够多了,不差那三毛两毛的,就好了。”雪雁知道高婶说的是内市第三排第一家卖菜的张嫂子,贪小便宜没够,一天要是不占几分钱便宜就跟赔了似的。就那么个人,只能她占便宜,别人都得吃亏就是她的道理。但凡觉得少占了点儿,都不行的。这号人,那生意是做不大的。来她店里进货的,大多数都是生客,老客很少。有个别老顾客,那也是生意做熟了,习惯而已。

“哼,她?她这辈子都不带改的。她现在差那三两毛的吗?那是比着小朱拿呢。”高婶说的小朱,是张嫂子的邻居朱大姐,也是卖菜的。卖菜成本最低嘛。两家挨着都卖菜,朱家的生意能好三倍不止,两口子肯干,踏实,菜收拾得干净,还给送货,朱大姐人活泛,生意做得红火。就是命苦,她家里四五个孩子